马克思主义学院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”教研室召开专题磨课研讨会

发布时间:2025-03-18  浏览次数:次  新闻作者:赵雨薇  摄影:赵雨薇  来自:马克思主义学院    责任编辑:代晓雅

  • 2025年3月17日,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求,进一步提升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课程教学质量,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综合楼211会议室组织召开磨课研讨会。会议聚焦《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》、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》、《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》三个单元,通过“集体研讨+分组攻关”的创新形式,深化课程内涵建设,强化思政课的育人效能。院长程明欣、副院长何涛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研讨,会议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滕云主持。

    上午的集中研讨会上,程明欣首先强调,本次磨课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紧扣课程“思想性、理论性、亲和力”要求,深入挖掘各单元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。第六至第八单元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核心内容,需突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中的关键作用,引导学生感悟“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”的必然性。随后,滕云系统梳理了三个单元的教学框架与内在联系。她指出,第六单元需重点阐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与初心使命;第七单元应结合井冈山道路,讲清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与创新;第八单元要突出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,驳斥历史虚无主义。与会教师围绕教学目标、理论难点展开热烈讨论。

    下午的研讨全体教师按教研室分为三组,聚焦教学细节与实施路径展开讨论。各组教师各自分享自己的教学逻辑、典型素材、构建思维导图等,督导教师就上好课的重要环节进行了阐释。何涛参加分组讨论,分享了个人磨课心得,并就老师们的磨课内容提出了一些改进性建议。

    会议最后,程明欣总结指出,此次磨课会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深耕,也是对教学方法的革新。他要求全体教师以“精准、生动、深刻”为标准,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,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历史叙事,打造“有温度、有深度、有高度”的思政金课。

    磨课活动既是一个学习、探究的过程,也是一个交流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。通过本次活动有效锤炼了教师们的教学基本功,也帮助青年教师理清了思路,夯实了基础。教研室全体教师一致表示,集体磨课的形式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们之间的交流,无论是从授课理念、讲课方法,还是在讲课思路等方面都受益匪浅,为提高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课程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  (文/图 赵雨薇 审核/窦峰)

Copyright © 2007-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
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龙湖镇文昌路1号  邮编:451191  电话:0371-624362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