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赴西泰山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03-30  浏览次数:次  新闻作者:杨惠媛  摄影:杨惠媛  来自:马克思主义学院    责任编辑:代晓雅

  • 山川凝瑞气,盛世启新元。为深化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,增强历史文化认同感,2025年3月30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西泰山村开展“传承农耕文化探寻乡村振兴密码”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活动。活动通过“现场教学+情景体验”的创新模式,为青年学子打造了一堂行走的“大思政课”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窦峰、副院长何涛、滕云主任李瑛主任带领300名学生参加本次活动。

    晨光熹微中,满载师生的大巴缓缓驶向目的地。副院长何涛在行进的车辆上化身"移动讲解员",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西泰山村的百年画卷,西泰山村从太行山深处的贫困小山村蜕变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,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何涛副院长积极倡导学生深入西泰山村进行探究,感悟其蜕变中所展示的创新、拼搏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,增强对中国现代化的认同感,提高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    抵达西泰山村后,庄严的实践启动仪式拉开帷幕。党委书记窦峰为大家介绍了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地——西泰山村。他指出,在党的领导下,西泰山村通过深化农村改革、创新治理模式、发展特色产业,不仅实现了经济繁荣与生态宜居的有机统一,更通过基层组织力的强化,确保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。西泰山村的成功实践,既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微观缩影,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样本,生动诠释了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农村发展中的核心作用。

    随后,师生们前往村史馆、农史馆进行参观学习。村史馆内,讲解员带领师生穿越时空隧道感悟西泰山村的发展历程: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村庄从"靠山吃山"到"绿富同兴"的转型轨迹;一件件老式农具还原着传统耕作的智慧;一份份荣誉展现着乡村振兴的巨大力量。在自由活动时间里,学生们走进千稼集景区,或围坐在石碾旁听老人讲述支前故事,或在民宿改造的咖啡馆里探讨"乡愁经济",亲眼见证了现代农业的魅力和乡村旅游的活力。

    活动结束后,李瑛主任和滕云主任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。她们指出,通过本次西泰山村实践活动,我们深切感悟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。作为新时代大学生,希望同学们能够做乡村振兴的观察者,将今日所见与专业学习结合,思考如何用专业知识服务“三农”;做社会主义的传播者,把西泰山村从"脱贫攻坚"到"共同富裕"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;做民族复兴的践行者,以本次实践为起点,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厚植家国情怀,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。

    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"全面推进乡村振兴"的战略部署,西泰山村的实践让我们看到: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,更是文化的振兴、生态的振兴、人才的振兴。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此次参观学习作为新的起点,传承和弘扬西泰山精神,将火热的青春投入到社会实践中,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,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。学院将以此次实践教学活动为契机,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,让红色基因在数字赋能中焕发新生,积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(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图/杨惠媛 审核/窦峰)

Copyright © 2007-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
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龙湖镇文昌路1号  邮编:451191  电话:0371-62436231